首页日记随笔遇见杜甫屋上三重茅

遇见杜甫屋上三重茅

时间2022-05-15 22:13:47发布访客分类日记随笔浏览219

闲暇时光我喜欢在支漳河畔徜徉,或水边栈道,或岸上带状公园,这都是我常常逗留的地方。

一场细雨路过人间,我在雨后又来到河边,岸坡上金鸡菊开的灿烂,金黄如海,花推着风的脚步奔跑,浪一样牵引着迷的目光。

沿岸畔道路漫步前行,一边垂柳依依,柔媚的枝条拂动似女郎衣袂飘飘,另一侧女贞子枝叶油量,青翠中流淌油绿的渴望,像一个智者静默思考。

树下也是金钱菊开的响亮,路过的人纷纷停下,用镜头收集它们俏丽的模样。

前行中我看向路旁带状公园,这里一样有迷人的风光。紫叶李故意把自己打扮的略显成熟,稳重里又透出母爱的慈祥,一颗颗紫中透亮的果实蒙着雾一样的白色,像初生的娃娃柔嫩可爱。

银杏树白色的树干,碧绿的枝叶,如高雅端庄的女子吟诗咏唱,石榴花遮遮掩掩在绿叶丛中偷偷张望,连翘藏起金黄,披上绿色的衣衫,静静的冥想。

这里是绿的海洋,风是过客,捎来远方的问候,又把它们的渴望带到四面八方。是什么在我的眼前一亮,绿色中有白色起舞飘荡?仔细一看,原来一片茅草在那里招摇轻晃。

对茅草最早的记忆是我六岁之前,在我们老家茅草的俗名叫茅芽根。茅芽根很甜,大人小孩都喜欢含在嘴里,嚼那一股甜甜的汁水。

我小时候体质不好,容易腿疼,我记得有一个下午腿又疼了,爷爷肩挎箩筐,让我站在里面,背着我去村头的大土坑里挖茅芽根。

那时候家里都很贫穷,也没有卖什么零食的小贩,茅芽根就成了哄孩子的首选。

我只记得爷爷很慈祥,他用撅头刨开茅草,弯下腰扒出沙土里的白嫩的茅芽根,擦净了给我吃。

这时候正赶上邻村的孩子下学,从这里路过,他们眼巴巴望着,一副馋嘴猴的模样,爷爷笑呵呵的招呼着他们,吃吧孩子,这么多呢,随便吃。

回家的时候,爷爷依然背着我,我站在挎篓里扒着爷爷的肩膀,他身材瘦小,但我感觉他后背宽大,我伏在那里走在温暖的夕阳里。

我六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至今这是爷爷给我的唯一印象,宽大的后背,透过火红色的阳光,我记不清爷爷的脸庞。也是这一天,茅芽根的甜一直流在我的心上。

白茅草在山间乡野到处可见,春暖之时,也是茅草花穗摇曳的季节,它的生长不择条件,路渠沟边,山石缝隙,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管干旱贫瘠,还是盐碱沙地,它都能扎根生存,即便是断了的茅草,只要挨近土地,它也可能枝节吐芽,把细根深深的扎入地下,再一次勃勃生机。

茅草的根茎本身就是一味良药,现在还有人用白茅根泡茶喝。白茅根本身带有一丝甜味,用来煮水喝口感清香甘甜,而且它还具有很好的清热、除湿等养生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

白茅草不仅以生命的顽强,药用价值为人称道,在古代人们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

他们不仅用茅草编织遮雨的蓑衣,还用茅草盖房造屋。辛弃疾的词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杜甫的“八月秋风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都说明了当时的人们是用茅草盖的房子,用这些茅房遮风挡雨。可见,在古代时期,百姓的生活起居离不开茅草,人们把茅草当做财富。

看着眼前的茅草摇曳,姿态迷离,成熟的花穗像芦苇迎风,又似蒲公英做好了飞翔的准备。

在茎端缠绕,想离去又有些不舍,想推开还不忍分离。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要去远行,母亲手握叮咛,把牵挂放入行囊,在风的催促下,撑开伞离开了故乡。

飘飘荡荡,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在成长中描绘家乡的风景。

我走出带状公园,一阵风吹过身旁,有一缕毛茸茸的白色飞入空中,或许是白茅去寻找故乡。

期待遇见不一样的更好的自己 五月,风慢情缓,万愿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