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记随笔冰箱已装满,请你来饱餐

冰箱已装满,请你来饱餐

时间2022-04-03 23:05:05发布风吹杨柳分类日记随笔浏览378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一句很让人暴露年龄的歌词,是我早上醒来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一句话,引得我大清早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记忆中放在屋子墙角陪孩子放飞的两只风筝早已不知去向,两个孩子也已经长大,快像风筝一样飞出家门了。对着镜子拨拉着额头日益增多的白发,忍不住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曾经的风华正茂和神采飞扬都随风逝去,“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今已近知天命之年,我能做到的,也只有做饭和吃饭了。

以我零星的印象和理解,“三月三”这个传统习俗,主要以少数民族人民庆祝为主,汉族同胞则为设宴游春和吃鸡蛋为庆祝方式。既然没有严格的定义,那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吧!

好久没有蒸馒头了,手生得连自己都不敢轻易尝试了。别小看蒸馒头这件小事,正儿八经的体力活儿,手掌臂力各个部位总动员,劳力费神毫不含糊,我一个人挺吃力,况且腰疼不能久站,劳动量过大身体吃不消。

冰箱早已空空荡荡,今天准备多做一点库存,干脆馒头包子一锅端吧。先蒸好了紫薯捣成泥,分别发了白色和紫色两个面团。年前老妈晒的萝卜干,婆婆腌的腊肉,不能长期在冰箱一角待命,是时候散发它们爱的味道了。

趁面团饧发的空隙,先解决中午的温饱问题。如今市场上肉价一跌再跌,可惜丝毫引不起我的食欲。趁着春姑娘还未离席,赶紧抓住一切机会,品尝大自然馈赠的“野味儿”吧!

从正月的茵陈茼蒿,到二月的榆钱,从构棒槌到扫帚苗,每年开了春,我家的饭桌上它们从未缺席。一个也不漏掉,乃我吃货本色!

昨天在早市上淘来的宝贝——扫帚苗,清洗晾干,然后轻车熟路,撒油拌面,这边上笼屉蒸,那边剥蒜切姜,用擂臼捣成蒜泥(爱吃辣的人,可以配入适当青椒丝或辣椒油)。拌上蒜泥的灵魂、家乡特产——芝麻小磨香油,顿时锅里飘来蒸菜的清香,芝麻油的浓香,全都汇集到鼻子周围。蒸十几分钟搞定,关火盛饭端上桌,舀几勺香油泼在蒸菜上,身吸一口气,来上一大口,真叫一个过瘾,真叫一个喷香!对了,还没告诉你吃扫帚苗的好处呢!它在乡下野地里很常见,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护肝明目等疗效呢。

午饭过后洗刷完毕,该考验我的掌上功夫了。许久没有练手,每个步骤都很生疏了。本来计划学做几款新造型,对着手机比着视频也没捏出来一个满意的,情急之下更是慌乱,不一会儿头上冒汗,身上发热了。

看吧,面团揉的不够光滑,金鱼身上长满了“白斑”,耷拉着翅膀的母鸡更是似是而非四不像,玫瑰花分明就是“肉中带刺”,贝壳包样貌丑到没朋友……

要不怎么说“落后就要挨打”呢,眼前的残次品让我无比尴尬,根本就不愿承认它们都出自我的手!

独自一人在厨房一边揉面一边笑,蒸熟了会有人吃吗(两个孩子早吃腻了)?风格姿态各异的“玫瑰花”,是在笑面前这个人有多笨吧?我傻呵呵的笑着捏着,怀疑小时候玩泥巴都没这么开心!

随它去吧,不管美丑,再不济也能填饱肚子哄哄胃吧?创新不成,虽败犹荣,因为很久没这么高兴了!

一锅玫瑰花馍,一锅柳叶包子,先后出锅了。对比一下,先干掉那最不顺眼的一个,要不这歪瓜裂枣,让我情何以堪?

包子馅儿还有不少,面团所剩无几了。紫薯多白面少,就把这团白的裹进去占据核心位置吧?一改变作战计划,包子也要跟着变身了。小笼包样改装成伪粘豆包了。

从日上三竿,忙到夕阳西下,直到晚上六点半,三锅馒头包子才算全部收兵归队。真不知是工作量太大,还是我速度太慢了?

还好今天分别放假回来的孩子挺给面子,俩人分别吃了两个包子,也把中午蒸的扫帚苗一扫而光了。

靠着两杯提神解乏的红茶续命,忙一会歇歇,干一会停停,我竟然折腾了一整天。虽然浑身累得那叫一个酸爽,躺在沙发上缓解腰酸背疼,心里却说不出的高兴。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把生活空间用自己喜欢的事情填满,不去想那些难过的事,就没人能左右你的心情。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凡事看淡心就不累;学会释怀自然轻松。

又是一年三月三,动手来点仪式感。冰箱已装满,请你来饱餐!

苦菜中的爱马仕 母亲做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