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记随笔熬一碗小米粥

熬一碗小米粥

时间2022-03-26 22:07:01发布浪漫的风分类日记随笔浏览843

灶台上熬着的小米粥发出‘咕嘟咕嘟’欢快的笑,好听的声音挽着食物的香味儿在厨房游走氤氲,一缕缕毛茸茸热气儿调皮的钻进肺腑,生根,发芽,熨帖贴的暖心慰怀。说来真是奇特,每天烟火,却依然对田园米面蔬菜散发出的生机和温暖,没有丝毫抵抗力,心生欢喜。

妈妈说,我是小米面糊糊喂养大的。刚出生时奶水不足,那年月没有奶粉,就是有奶粉,面对家里好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没钱购买。可巧赶上秋粮好收成,爸爸用簸箕簸出谷子里的秕子,加工一大袋子黄橙橙新鲜的小米,然后淘洗滤除沙粒,再碾成小米面。妈妈守着炭火盆儿,每天用水泻好面糊倒进小饭盒,放到红热的炭火上,火筷子扒拉着炭火慢慢煨熟,用小勺喂给我吃,据说我每次吃完,都甜嘴麻舌儿咂吧砸吧嘴。妈妈说那时碾小米的谷子都用农家肥,不上化肥,不打除草剂农药,产量低,有秕谷,就是香,有粮食味儿。

去年冬天朋友送了两盒包装精美的有机小米,打开煮粥,怎么也熬不出米油,也没有好闻的香味,喝到嘴里扎拉拉的涩滞感,应该是保存时间长的陈米,或者是化肥做底肥种出来的小米吧。不舍丢弃,想起小时候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忙着淘米轧面摊烙糕的热闹,干脆用清水淘洗干净,加工成小米面,兑点白面,发酵,又加了白砂糖,摊成小米面烙糕,挺筋道的,松软甜香,寓意也好,年年高,总算没有浪费食材,也没辜负朋友的美意。

一边做饭,一边打开手机听讲座,今早听的是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先生讲《永乐大帝》之朱棣到底信奉儒教,道教,还是佛教。

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经常生病,有一次生病时道士曾晨孙治好了他,曾就告诉他这是真君显灵,于是朱棣在北京修灵济宫,供奉二徐真君。后又历时12年在武当山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的大型道教建筑群,供奉真武大帝,采用皇家建筑规制,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意境,体现道教“天人合一”理念,向世人灌输“皇权神授”的思想。

他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去西藏请哈立麻,封他活佛,目的是为了实现西藏地区的“政教合一”和长治久安。他还封了阐化王,护教王,教化王等,时至今日西藏还保存着朱棣颁给他们的金册,光亮如新,他通过这样的手段,稳定了西藏。

重视道教佛教,一是神话自己,为己正名,统御天下,收服民心,让大家认可他当这个皇帝是上天神授,一个是为了国家稳定,安定边疆。对朱棣来讲儒释道都是各取所需,为我所用。他哪个都信,又哪个都不信,供奉道教,信仰佛教,推崇儒教,他其实是杂家,杂家就是实用家,杂家的知识多了,也就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体现在他主持修纂的第一部中国历史最大最早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新鲜的小米熬粥带着米油的甜香,陈年的小米可以精细加工成面粉,做成烙糕,年年高的美好,吉祥顺意,熨帖口腹,快乐当下。永乐大帝儒释道的巧妙运筹,统治者国家层级的为我所用,彰显其励精图治,中央集权的超人智慧。五次亲征蒙古,设立奴儿干都司,哈密卫,稳定西南,编修第一部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早的分类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安定国家,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成为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创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永乐盛世。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仔细想,生活皆智慧,宽泛的小鲜包括小鱼小虾小米所有食物,治国这个天大的事情也和烹调食物一样,“道法自然”,别折腾,别扯淡,顺应万物生长,按照既定方针踏实干,顺乎规律,为我所用,定然美好,实现目标。

如此看来,小米和治国也是有些关系的,关系还很大呢,毛主席说“吃小米,爬大山,就是革命”,“小米加步枪”,就能胜利。

这样一想,喝到嘴里的小米粥似乎真有了粮食味儿。

致敬!每一个奔波在防疫战线的人 渴望做一个优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