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小院儿
个人觉得,早春二月不单可以是踏春的季节,也可以是回家的季节。
了解我的朋友,肯定又会笑说,我在给回家找借口了。
这几天婆婆来城里小住,顺便到附近诊所输营养液,我就有了个绝好创意:让婆婆帮我给孩子做饭,我则回老家过几天乡村生活。
困在这水泥盒子里太久了,去乡下呼吸新鲜空气,四处走走,晒晒太阳透透气该多好!一想到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马上实现,我激动的心有点按捺不住了!
众所周知,婆婆我俩的关系不仅是普通婆媳,她差不多算是我的忘年交,老闺蜜,跟她商量这个事儿,那简直就不是事儿。
一大早我就开始,先是准备回家用的物品,再安顿好各个房间的花草们,给婆婆妈妈和自己带的东西,竟然装了满满两大包。
婆婆不会骑车,请梁姐把送我到站台,坐上车出了城才给老妈打电话,让她中午做着我的饭。听得出电话那头老妈的惊喜,因为昨晚通电话,我根本就没提这回事。
老规矩,车到县城第一站就是先到娘家。老妈骑着三轮车接我回家,母女二人边吃边聊,接着带我去大哥家,因为回老家我要找一辆闲置的电动车,而大哥一家人都在外地,平日里老妈帮他掌管着家里的钥匙。
大哥家离老妈这儿很近,母亲继续骑三轮车带着我去取车。很喜欢去大哥家看看,一是小时候哥嫂经常带我到他家玩,那种亲切感历久弥新,二来每次到他家,都要参观一下每个房间干净整齐的陈设,让人深感保持房间整洁也是一种优秀品质,足以证明主人的果断与自律。
每次来参观都默默为哥嫂点赞,一家人都在外地各忙其事,但家却一直保持井井有条整齐划一,这都归功于大哥隔段时间回来重新规划整理,不管是书屋,院落,还是菜畦。
从心底佩服大哥大嫂,他们删繁就简的断舍离,给我和家人做了最好的榜样。
重新回到老妈的院子,跟二哥二嫂同住一个院子的母亲,却没有大哥的良好习惯。老年人嘛,年轻时候苦日子过惯了,老了依旧勤俭节约,不管什么都是宝,舍不得丢掉,院子的杂物仿佛永远也整理不完。无论你再三劝说,老妈都会说,这还有用呢!
虽然老妈的院子不像大哥家一尘不染,但并不影响我对它怀有深深的爱。毕竟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大门朝向换过几次,门楼也是一改再改,但永远都和老妈一样让人亲近,让人想念。
从我记事起,这座小院就用一道镂空院墙隔开,一边养花草,一边做菜园。小时候,在墙内赏闻花香,再去墙外摘一把瓜菜,这些都是常态。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的花园菜园,依旧是一片最接地气的风景,受到来往观赏者的一致好评。
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就是一盏时常引领我回家的灯。我心里没有最美的诗句,却不乏最深的感情。
一路向北,一鼓作气,我回到了距离县城五公里的婆婆家。这里虽然位置偏僻,房屋陈旧,但红砖灰瓦的质朴无华,天高云淡的恬然幽静,让人可以瞬间忘记城市的喧嚣,静下心来品味慢生活的清甜甘美。
十五年前我们从这儿搬到城里居住,但因为和他在这个院子拜堂成亲,内心早已认定这儿就是叶落归根之地。从去年春天开始,我从城里源源不断带回花种树苗,倾注了大量心血,和婆婆一起把原本光秃秃的院落,改造成了如今花开四季的居所,成就感自不必说,归属感更强烈了。
每一次回来,都不会空手而归,这次也不例外,我带了一棵微型寿桃树,种在院子显眼的地方,它的两侧,分别是腊梅和玉兰。花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只要主人付出足够的爱,她就会回赠最美最香的花朵。满园春色,此起彼伏,满院花香,惹人沉醉,树刚种上我就开始翘首以待桃花开了。
夜幕很快降临,打开院里的照明灯,忙碌了一整天,此刻终于按下暂停键,一个人坐在幽静的院子里,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像个富翁一样心满意足。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穿梭在每个亲人的院落,都像依偎了一个个怀抱,这种感觉,是一生不变的柔软,是内心深处的低唤,它们都停靠在离心脏最近的地方。
枕着家乡皎洁的月色,今夜,做一个温暖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