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除夕
又是一年除夕。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在禁放鞭炮,似乎少了一些年的氛围。春晚是全国人民的年夜饭,一家人守候在电视机前,团团圆圆齐齐整整,就是幸福年。
小时候过年,是掰着指头盼着,从小年开始,大人们忙忙碌碌,收拾打扫,洗洗涮涮,准备着春节的年货。孩子们欢天喜地,力所能及地干一些事。那时候,快乐很简单纯粹,兜里揣一把糖,就乐得屁颠屁颠的。
那时候,从除夕开始直到正月十五,都是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日子。大年初一,小孩子们成群结队起来去各家玩,大人们都会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零食来分发给小朋友,东家出来进西家,一家家串门。一天逛下来收获颇丰,衣服口袋里装得鼓鼓囊囊的,连同心底简单的快乐。
那时候,寒假比暑假要短。大概就是二十来天。一本寒假作业,基本上放假不到一周就做完了。剩下的日子就是昏天黑地的玩乐。
年后,从初三开始,会给长辈们去拜年。那时候的礼物很简单,就是用草黄色的方块纸包着一两斤点心,用线系好了上面盖着一块深红色纸,或者印有简单单色图案的红纸。穿着妈妈在缝刃机上给赶制出来的新衣服,拎上点心,和哥哥姐姐们一起,一天去一家,给舅舅、姑姑们去拜年。中午吃一顿很丰盛的招待饭,还能赚到一元两元的压岁钱。
那时候,除夕夜开始,要在各个门框上供一个面兔子,叫做门兔。在装粮食的缸或瓮上贴上福字,也会在旁边供上一个面鱼,寓意年年有余。在院子中间摆一个方桌,上面铺一块红布垂下来,会供一桌莲花馍,还有各种水果,寓意五谷丰登。妈妈会虔诚地跪下来烧香,感谢天地护佑,并寄托美好的愿景。
大年初二吃过早饭后,父亲和哥哥们会去坟地给爷爷奶奶送年饭,告知他们一年的庄稼收成和家里的情况,父亲常常会蹲在坟头吸一管旱烟,和他的父母絮叨一些话,请他们放心也请他们保佑子孙安康。如今,父母已经离去,他们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了。这样的祭祖仪式由大哥承接过来。一代又一代,重复着祖辈们留下的习俗,表达着子孙兴旺发达的美好传承与对先人的感恩和思念。
长大以后,离开故乡,一头扎进了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距离那样郑重的过年仪式越来越远。父母在世的时候,会在年前抽出时间回家看望他们,年后也会回去拜年。现在,回乡的次数越来越少。内心的乡愁越来越浓。每逢节日,这种感伤就更加强烈。梦里见到的父母,都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他们还年轻,精力旺盛,似乎总是忙忙碌碌的,也总是沉默着。
岁月不管不顾从容流逝,我们也在时光里慢慢变老。活到这个岁数,对光阴的迅疾有了一种无力感。越来越不喜欢过年的感觉。那是一种对日子风驰电掣的惊慌失措,多么希望它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多少次悄悄问自己,时光都去哪儿了啊?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印度有句格言: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你只不过是那个暂时保管的人。是啊,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每一个日子都是路过。那就尽情地热爱当下的一切吧。人生长则百年,也不过是十二生肖的七八个轮回。快乐地活在当下,才是对生命的珍重。对过往的人与事,心怀永远的感恩与崇敬。又是一年除夕,虎年来了,愿我们在虎年里虎跃龙腾虎虎生威,事业旺、家庭旺,每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