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你,都值得自己去爱
心理类的文章看多了,就看出一些冲突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
你永远要做个好人
凡事要先为别人着想
别人说你好才是真的好
维护关系,就要多付出多忍耐
要让大家都喜欢你
要独立,要坚强
……
可是这类文章告诉我们的是:
你要好好爱自己
你永远有说“不”的权利
不建议你对别人太好
在变好之前,先允许自己差劲
好的关系,不会吵坏,但会憋坏
你要学会依赖
……
这不是引导我们自私自利凡事只为自己着想吗?乍一看,似乎是这样的。
但细思,不是这么回事。
这是两个范畴,一个是道德高度,一个是人性角度。
我们生而为人,首先是人,是自己。
一个自己都不爱自己的人如何有能量去爱别人?
一个自己都认为不值得爱的人如何值得别人来爱?
一个自己都不快乐的人如何让别人快乐?
……
所以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首先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身体舒服,心里舒服。你自己舒服了,才能让别人舒服。自己有力量了,才有能量去爱别人。
试想:
一个天天洗衣做饭却疲惫不堪满腹怨气的母亲与一个有自己爱好健康快乐偶尔懒散的母亲,哪个你更愿意亲近呢?
一个总是对你千依百顺只知道为你端茶递水铺床叠被的妻子与一个衣着光鲜有主见间或与你发点小脾气的妻子,哪个你更喜欢呢?
一个特别听话凡事循规蹈矩不说半个“不”字的孩子与一个个性鲜明生龙活虎却时而出点小问题的孩子哪个你觉得更可爱呢?
……
前者的生活,大多在为别人而活,后者,才是真正地活的自己。
而一个没有自己的人,讨得再多的好,终究也会一一失去。
如果你仔细观察,现实生活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姿态模式,有人习惯讨好,有人习惯指责。这大多与原生家庭有关。
讨好的人常常忽略自己,自我价值感低。
那如何调节?
多在乎自己的感受。有时候不想做的事就不做,不想见的人就不见,有些话闷在心里难受就说出来,脆弱的时候就哭一哭,孤独的时候就找个人来陪……
允许自己不那么好,不那么完美。也试着去看到自己的好,自己的美。
学着“做自己”。尊重自己的想法,对于别人的一些要求和控制,敢于说“不”。这不是自私,自私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调整自己的认知。一个人只有知行合一,内外和谐,做起事来才心甘情愿,才充满快乐。
好人,好事,好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