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记随笔探秘赫图阿拉城

探秘赫图阿拉城

时间2024-11-05 21:03:33发布游客分类日记随笔浏览4

赫图阿拉,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所辖的一个村子,也叫赫图阿拉故城。从沈阳驱车前往的路上,想到了湖南的韶山冲和炭子冲,以及浙江的溪口镇等地方。因为,赫图阿拉是满清王朝的发祥之地,清皇故里是也。

到达赫图阿拉时,已临近烈日当头照,穿着满族旗袍的导游迎了上来,招呼大家走进城门,坐上那辆晒得发烫的游览车,先用满语来了一段开场白,没有听出啥名堂,倒是听见了赫图阿拉几个字的音节。

先后听了三个导游解说,印象最深的是在满族历史文化长廊,那个姑娘几乎是一口气讲述完了神话与史料交汇的画卷。但是,游览的过程听得少想得多,甚至记不得她们都讲解了些什么,大概就是因为满清的历史文化充斥脑海并呈现着一种杂乱无章的浑浊状态吧。

尽管艳阳高照,却无法消除心里那种灰暗的感觉。尤其是,整座没有原住民或纯粹复制起来的赫图阿拉,不论是为了呈现昔日的辉煌,还是历经的沧桑,改变不了的是笼罩着满清王朝落日余晖之色彩。

路过萨满神堂,没有听从召唤走进去,而是直奔努尔哈赤称汗登基的金銮殿。努尔哈赤家族在白山黑水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浴血奋战,终于拥有了爱新觉罗这个后来在神州大地上曾经响彻云霄也被讳之莫深的姓氏,还在赫图阿拉实现了帝王梦想的第一步。此处是他们的兴京,在辽阳有了东京,到了沈阳便是盛京,尔后一路打进关内占据了北京。

历史往往很诡异,所谓山不转水转,爱新觉罗家族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后来从天津的租界里跟着日本人溜到了东北,辗转长春又当了几年儿皇帝,最后在抚顺的战犯教养所里被变成平民。不知道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是否知晓其忤逆之举,也不知道溥仪在距离赫图阿拉不远处的监狱里是否念想过这个古老的村子?历史真的很诡异,爱新觉罗家族兴亡皆在抚顺。

爱新觉罗家族不仅在关外留下三座京城,还有永陵、福陵和昭陵。距离赫图阿拉不远处的永陵,那是他们家族日益发达之后追封并不断扩建起来的。据说,那地方两段山脉中夹着一条苏子河,有一段家喻户晓的顺口溜:“两山夹一杠,辈辈是皇上;两山夹一沟,辈辈出小偷。”永陵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对峙烟筒山,保护范围逐步扩大至数百里,堪舆家称之为神奇的风水宝地。

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永陵的座山共有十二个山头,苏子河流经此段是十二里,那十二座星峰也是高矮不一,中间的三个最高,与顺治、康熙、乾隆时期鼎盛相对应。嘉庆之后,便是日渐衰落。最后一座山峰隐隐约约,第十二个皇帝溥仪便是其写照。皇太极给努尔哈赤修建的福陵里那个照壁上绘有十二朵花,也被人们说成是十二代皇帝的预示。难道说,皇太极就不知道永陵的风水,更不清楚福陵照壁上的花朵数意味着其家族的命运?

罕王井的水,依然那么丰盈清澈。据说,那是千军万马饮不干的。的确,爱新觉罗家族的人马饮用着井水从小到大,一路向西杀进关内坐上了江山。罕王井离奇的传说是女人,被世人传说为清朝的江山成也女人败也女人,叶赫那拉氏女人的命运,是在打井时出土的那个石碑就被注定了的。努尔哈赤见到石碑后留下了戒律,爱新觉罗子子孙孙不许娶叶赫那拉家的女人为妻。

问题是,皇太极的母亲本身就是叶赫那拉氏,尽管死在了挖出石碑之前,但也被厚葬于皇陵之中。封建王朝本是家天下,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直到后来阻挡改良扼杀维新,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把王朝和国家的兴衰归咎于一个女人,也未免过于小家子气了。就努尔哈赤的子孙和满清的王公贵族们来说,心眼里只有家而没有国,坐井观天,逆天而行,抱残守阙而落后于时代,才是走向衰败的真正原因吧。

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故居,不知道在有清一代被翻修过多少次了,现如今的摸样应该是旅游开发部门的功劳。当年用糯米浆灌注石头修成的老城墙都禁不住风雨浸蚀,何况这般普通的茅屋?炕头上方悬吊的摇篮还在微微地晃动着,应是游客好奇伸手拨拉的结果。赤条条地来到人世间的努尔哈赤,就是在这种吊篮里被摇晃长大,然后跨上战马驰骋疆场打出了家天下,他的后代们更是让八旗铁骑踏遍了神州大地。

有人考证过,爱新觉罗家族最早源于贝加尔湖畔的通古斯古老民族,甚至还有印第安人血统。爱新觉罗家族似乎不知道这种推测,他们逐代往上推算,结论是天女吃下红果孕育出了龙种。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附近的湖里洗澡,神鸦衔来一枚红果,佛库伦吞食后身体沉重,不能升天,不久产下男婴,体貌奇伟,落地能言。佛库伦对他说:“汝以爱新觉罗为姓,名库布里雍舜。”这个男孩,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姓氏的含义,乃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

其实,编造真龙天子的来头,本身就是封建王朝少不了的一道重要程序,就连普通人飞黄腾达之后,都喜欢给自己编造辉煌的过往。刘邦的老婆就说她去山里找老公,是冲着空中那团紫气而去的。纵观历史,不仅三皇五帝有来头,有名气的帝王哪个没有神奇的来历?古今中外,汗牛充栋的回忆录,恐怕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写下来的到底是不是当时的事实。

更可悲的是,有的作者恐怕至死都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历史真相。发迹于白山黑水间的爱新觉罗家族出于那种时代和迷信氛围之中,倘若不为自己编造一个真命天子的来头,则很难震慑众生强化自己的统治。好在,世界早已走出了愚昧,对现如今那些依然号称降生时电闪雷鸣或者紫气环绕的说辞都当成笑谈了。

大榆树上挂满了红布条,在向世人宣示神灵的树木在赫图阿拉乃至满人心目中的地位。印象里的榆树,除了榆钱可以做成吃食以外,树干上总是布满虫洞,粗糙的材质难以大用。但是,满清帝王的坟顶上都屹立着一颗榆树。貌似俗语“榆木脑袋瓜”的榆木坚硬异常,并非这个品种。据说,当年永陵宝顶上的大榆树被雷电劈倒,慈禧太后听说此事大惊失色,忙令扶正大树,但还是没有活下来,溥仪的皇位也就坐到头了。

榆树之所以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神树,相传是努尔哈赤背着父亲的肩胛骨住店时被人赶了出来,他将肩胛骨放在一棵大树上回去住店,第二天便发现肩胛骨与大树长在了一起。他用斧子砍树,竟然发现大树流出了鲜血。经风水先生指点,这是飞黄腾达的迹象。大事有成的努尔哈赤,将祖父、父亲和叔叔等葬于那块风水宝地上,而且以后的陵墓宝顶上都栽有一棵榆树。只是,现如今的那些榆树都没有地面上那些榆树粗壮茂盛。人们说,这是爱新觉罗皇族气数已尽的迹象。

赫图阿拉彰显满族文化特色,也移植进了中原文化的神灵,不仅有文庙还有关帝庙。爱新觉罗家族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发达成为神州大地上的皇族,完全得益于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代表的满族统治者立足黑土地放眼大中原的战略眼光,他们充分吸纳蒙古文化和中原文化,革新发展自己部落的经济、文化、政治,为一统中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比如,喜欢读书的努尔哈赤,通过看《三国演义》等汉族著作,学习和掌握了许多经验与谋略。

诸位皇帝风骚不一,但其深厚的汉文化功底,却不能不令世人佩服。游历江南的时候,康熙和乾隆留下的墨迹与传说处处可闻,尽管中原文人对此莫衷一是,但其文韬武略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曾经多次端详过清华园那几个字,咸丰的政绩尽管不咋地,但如此苍劲大方的匾额却没有几个皇帝写得出来。可以说,满清前几代皇帝及其子孙们,倘若不是充分吸纳中原文化之精髓而壮大自己,绝对不可能入主中原占据紫禁城几百年。

一个民族,能不能繁衍壮大由弱变强而称雄于世,与血统高贵与否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能不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满清王朝的兴衰史,正是成于此败于此的鲜活例证。曾经称雄于世界的中华民族,在重新崛起的道路上面对着许许多多的救世良方,儒学或者国学被一些人奉为圣明,时不时地激起一朵朵浪花,甚至还会折腾出喧嚣尘上的举动来,却忘记了中华民族也是成于此败于此。面临着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中国,如果还是拘泥于曾经的文化盛宴里自嚼其味,只会自欺欺人而偏离于现代文明。

仰望那矗立在阳光下的索伦杆,不知道锡斗里还有没有五谷杂粮,反正不见一只乌鸦盘旋其上。四百多年前,努尔哈赤在乌鸦的保护下从明朝总兵李成梁的围困中逃命,成就了大清基业。据说,百年前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看见城头盘旋的乌鸦,声称那是大清王朝的御林军。可惜,回到北京的慈禧太后以及大清王朝的臣工们,再也没有见到王朝中兴,没有几个年头便被共和大潮给掀翻在地了。乌鸦尚未绝种,满清已成历史。

赫图阿拉,你在旅游开发者和民俗专家们精心打造之后所散发出来的余晖,到底能不能昭示国人永远地记住:爱新觉罗王朝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做最好的自己 碗厨,饭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