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茫茫别烟台
乘车前往烟台港的时候,车窗外是那种已经熟悉的诗意的黄昏。华灯初上,拉近了茫茫苍穹,使其像只锅盖扣在了头顶之上,深邃无边,遥不可测。唯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悠闲自在的人流,说明这个世界仍在活蹦乱跳的沸腾中。
曾经乘坐过的那些渡轮和快艇,都没有跨越渤海湾的这只轮船庞大,不仅要在码头上历经周折靠近它,上了船还得拐弯抹角才能找到舱位。想到上层甲板去透透气看看景,早有服务人员把在门口叫嚷着买票方能享受那般殊荣,而且还可以隔着玻璃观看船长操作。
这般情景早已司空见惯了,凡是能赚钱的门道都被经营者一再挖掘,千方百计提高附加值,比那些公园里折腾园中园还恶劣。已经知晓烟台的码头除却明亮不一的灯光和大小不一的船只之外,别的景致不过是一片黑乎乎的天空,便呆在舱里打开电视看新闻,耐心等待起航时长鸣的汽笛声。
位于渤海湾两端的烟台和大连,直线距离大约为105公里,两地之间却没有直接的陆地连接,交通连接就是通过轮渡、火车、公路或飞机等方式进行。绕渤海湾一圈,大约1400公里,对火车或汽车而言,都是高成本的长途。如何跨越渤海湾连接烟台与大连,从官方到民间都是一个很热的话题。
只是,这一带修建跨海大桥或隧桥的难度是空前的。随着胶州湾、杭州湾、舟山以及港珠澳跨海大桥陆续建成通车,人们对渤海湾跨海项目的信心越来越足。据称,这几年正在酝酿一个“蓬旅隧桥”工程。也就是南桥北隧,南部利用长岛作为天然桥墩建大桥,北部建海底隧道。相信,基建狂魔不会令人失望的。
期待起航的同时,脑海里居然翻腾着史上诸多海难事件。那个令世人唏嘘不已的泰坦尼克号,在观看那些影视剧之前就接触过一些文字史料,那些数字犹如大西洋海底一样冰冷。被冰山撞成两截的船体沉入3700米的海底,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丧生1517名,其中仅有333具遇难者遗体被寻回……
渤海湾,也曾经发生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海难。白天闲散时,曾和朋友说起过那年冬天的海难,不由地感慨人在大自然发威之时简直渺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正因为如此,交通运输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手里头端的不仅仅是一只饭碗,更是把握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曾有许多次,面对浩瀚无垠的沙漠,还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在无限向往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些恐怖的念头来。乘风破浪,当然是无比豪迈的一种体验。但是,一旦置身于大海之上,也就等于把生命托付于大海。自古以来,人们对江河湖海和航船的崇拜,说到底也是因为恐惧和敬畏使然,所以才有类似“百年修得同船渡”之说。
遍布沿海的妈祖庙,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香火。妈祖文化久经风雨而不衰落,不仅因为迷信,更因为那些以海为伴的人们面对大海苍天的时候,需要用这种世代相传的情感寄托方式慰藉心灵。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大爱精神,继承和丰富中国海洋文化。
汽笛声划破夜空,也传进了舱里,隔着舷窗看到岸上的景物缓慢地后移,心里默默地向夜色里的烟台告别。胶东半岛,除却青岛之外,向往烟台久矣。相比于威海和青岛,烟台的历史更为悠久一些,长山岛和蓬莱阁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对烟台城区的景象却不敢恭维。
对烟台城区最为感念的,还是滨海那个广场。连续几天里,都是早早地起床来到海边,尽管雾气朦胧遮掩了日出时分的辉煌与壮观,却尽情地享受到了大海上飘散而来的湿润气息。白天外出游览,晚餐基本上都是酒宴,但朋友们非常理解我远道而来的心情,小酌几杯尽个意思便予以放行,然后漫步于海滨寻觅恍若隔世的那种感觉。
幽静的氛围,微微的海风,会把过往烦恼驱赶殆尽,整个身心会被包裹在惬意的感觉里,远比游荡在那种霓红灯闪烁而且喧嚣不堪的繁华世界里舒心多了。让人不爽的是,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过去,有时甚至瞬间即逝,残酷的现实毫不客气地纷至沓来。
还特意去人们争相购置海景房的海边走了走,竟然在大白天里见识了一番传说中的鬼城,陆海连接处填海造地正忙。此番再来山东,从青岛至威海再到烟台,游览了久负盛名的一阁一岛一尽头,并在烟台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算是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