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牛蒡大丰收
华北平原的农作物,一般是小麦、玉米、花生、红薯、棉花,以及芝麻、高粱、谷物、豆类……
而种植牛蒡,几十年头一回见。
6月下旬的一天,去村后一条南北道上溜达,不远处有大片绿油油的,地头边上醒目的标语牌,“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并没很好的理解它,走近一看,以为那绿油油的是茄子,但仔细一瞅,又不是茄子。那是啥呢?过几天,问一路人,才知种的是牛蒡。那片承包地,得有百八十亩。
百度“牛蒡”,也称东洋参,果实可作药用,也可食用。听人家讲,种植成本要高些。
9月21日,再次见牛蒡,长势良好。叶子宽绰,一眼望去,像个大荷塘。地南头东角,增加一块介绍的牌子,配上几只小兔子拔萝卜装饰物。由东向西的田间小道,铺了十来米的砖,估计铺给前来参观的。细看几只小兔子,前面一只的一条胳膊不知哪去了。
前几天,在老家,赶上牛蒡丰收。机声隆隆,机械将其根部“刨”松,到能收拾的地步,根像铁拐山药,打成小捆,装至货车上直接运走。
劳动现场的一位师傅说,牛蒡主要出口日本,日本、韩国人吃这个,国内也有用这个做茶的。发朋友圈几张收牛蒡的图,老同学“子墨”回馈,“日本用这个酿一款酒,很是流行”。
老家特色种植,算是新鲜事。至于生长期如何管理,投入成本及利润情况,没来得及刨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