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记随笔赶山

赶山

时间2024-06-06 19:54:55发布浪漫的风分类日记随笔浏览4

赶山同庙会一样,是中国的集市形式之一,也是一种民间风俗。而各地会选择不同的时间来度过这个不是节日却胜似节日的日子。

我们那里的赶山,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三日,地点便是在我们的镇上。

其实,镇上原本就有集的,每逢阴历的一和六便是大集了。而赶山也是延续了赶集的形式,不过在货品方面,比平日里丰富,且赶集的人又多了许多。

家乡的赶山,正好赶上了收割麦子的农忙节气,若是麦子熟了,到了好收割的时候,家里的人也是要去一次的,一是买点食品之类的,以便农忙时可以垫上一口的。二是收割时会用到镰刀,一就到集上买几把回来。常常是来去匆匆,朝着目标直去,一点儿也舍不得耽误那点功夫。

若遇上天气原因,还晚不了收割麦子时候,人们大多会带领一家人去赶山的,图个热闹和欢乐。

赶山时的那个节气,因农忙,前前后后的大集,很少有人去,摆摊的多是农具与吃食之物,卖衣服的也很少。

但赶山就不一样了,样样数数,衣服鞋帽,生产农具,儿童玩具,瓜果蔬菜,山珍海货,一应俱全。

其实,去赶山的年岁,也就六七岁吧,再大些时候,因我喜静,倒没怎么去过,所以一些记忆也很稀疏了。

儿时,跟父亲去赶山,集上有什么也忘了,只晓得人很多很多。倒是记得从前的镇上有一条长街,曲曲折折蜿蜒出二三里地吧!大集或赶山便是在这绵延的二三里间!

一条小溪在街边上缓缓流淌着,旱日子多时,长长的青苔静静地舒展着,涝日子时,溪水清澈,潺潺而过,溪石干净光滑。

赶山时的气候,早已入了夏,儿时的我,穿了凉鞋,总偷偷地伸一脚在溪水中,又悄然缩回,溪水凉凉的,口中直啧啧。

小时候的赶山,为的就是一口好吃的。印象最深的是有卖海啵喽的,小细海螺的。父亲会给我们每人买上一盅啵喽或者一盅细海螺,每盅至多有一两,二分或者五分钱。

有一年,父亲与人家买海啵喽,我却跟着另一个人走出很远。那人穿着与父亲同样的深蓝色中山服,人家也不管我,我却只管跟着溜溜地走。

父亲急的满集找我,亏得村中有人认得我,才将我交与了父亲。当时父亲急坏了,我也是站在那里哇哇地哭。后来父亲再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倒成了笑话呢!

赶山的东西,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小桃子,尚未成熟的那种,是被果农疏下来的多余的果实。微白的绒毛,大人拇指般大小,内里的核尚是乳白色的。

买回来后放在盐水中洗一洗,桃子毛便洗掉了,桃儿虽小,却好吃,也不酸,有一股子淡淡的甜丝味儿。咬一口,也酥脆,还有淡淡的咸味儿,如果再甜一点,便有些如现今溜溜梅的那种感觉了。

对于赶山,似乎也就这些记忆了。再大些的时候,又上学,又工作,只是在每年端午节前总会想起来,那山(集)上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人山人海。

如今离开老家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却能清楚地知道到了赶山的时候了,心亦回到那旧时光里去了。

乡村记忆——盖房上梁,抢小饽饽 夏至后,夏天的韵味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