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一种能力
早市买菜,在常去买西红柿的摊位前驻足的时候。男摊主忙乱之中不小心把一箱子又大又红的“桃太郎”西红柿摔在了摊档地上,他忙不迭的猫腰蹲在地上捡,一边拾一边愧疚的跟媳妇说:“你看我这人也太笨了,挺俊的西红柿一下子摔坏了这么多。”
媳妇儿一边嘴里说着“没事儿的,没事儿的,干活儿多了谁都难免出错。”一边赶紧蹲下身子帮着男人一起捡,捡完了笑哈哈安慰男人:“好的捡起来接着卖,摔坏的,咱拿回家洗洗切切,撒点白糖,晚上给你加个下酒菜,开春儿菜贵,平时不舍得吃,正好今儿西红柿摔坏了,咱也来个吃西红柿自由。”
媳妇风趣的话消解了男人的愧疚,他看着媳妇儿的脸,嘿嘿直笑。
男人和媳妇的对话感染了我,本来不想买摔过的西红柿,可我却笑着买了六只,因为今天的西红柿即使不加糖也会很甜很甜。
买完菜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男人拉着一个红色帆布拉杆菜兜子,里面装了满满一袋子菜,女人手里提着一塑料袋绿叶菜。忽然女人大喊一声:“老公,最后那几包涮肉的调料你装起来了吗?”男人说:“好像装进来了。”女人吼起来:“死鬼,站住,你到底装还是没装?”男人停在人行道上,把拉杆兜里的蔬菜水果肉都翻出来找,没找到。女人马上变脸,大骂:“你个死鬼,一天到晚心思不知道都用在哪儿了,这么点小事儿都丢三落四的,快给我滚回市场去找,找不回来你也别回来了。”
男人被骂的急眼了,嚷嚷着:“臭娘们,吃枪药了,你能耐你自己去买吧,老子不伺候了。”扔下拉杆布兜,头也不回的走了。
两对夫妻,两种说话方式,一个温暖如春,一个厉如刀割。
好好说话,首先要有好的语气。
一句简单的问候“你好!”不同的语气,透露出不同的教养,善恶也可见一斑。正如古人所说:“与善人言,暖如布帛;与恶人言,痛如刀割。”
温文尔雅的人,总能让人如沐春风;生性刻薄的人,总会拒人于千里之外。
说话说得让人舒服,在于语气柔和,在于言辞恳切。说话很冲,一字一句,如刀如剑,言谈之间,则尽显对他人的蔑视和无理。
也许,每个人在自己说话的时候,不会觉得言语会有多大的“杀伤力”,可一旦自己遭遇过他人的“语言暴力”,则会铭记于心。
好好说话,有些话宁可烂在肚子里,也不要说出来。
一句话说得好,稻草变黄金。一句话说得不好,一段关系就此终结。
语言的力量,有时胜过千军万马。只是,一股脑儿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如果在孩提时代,那叫童言无忌,而作为一个成年人,则会被认为是口无遮拦。
很多在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的时候,就会想起这句名言:“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生来学会闭嘴。”
想说就说,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常常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最信得过的人面前。
譬如,明明很是心疼自己的母亲,一把年纪了还要种菜卖钱,却忍不住指责她:“你身体好,不去做事难道还闲在家呀!”本意是希望她不要太过劳累,结果,却成为了一种谩骂。
会说话是一种能力。日常生活中,不会说话的人,容易弄巧成拙,引人误会,会说话的人,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如同春风化雨般让人心旷神怡。
好好说话,不要一味指责。《我们仨》中,杨绛先生就描述了一段她和丈夫钱钟书的对话。
杨绛在医院生小孩,钱钟书说自己在家里“干了坏事”。
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说:“墨水呀!”
杨绛安抚他,说:“墨水也能洗。”
回家后钱钟书把台灯弄坏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钱钟书又放心地回家了。
亲人之间沟通,少一些相互责怪,多一些理解和换位思考。
能说“对的”,就别说“你说呢”; 能说“我不知道”,就别说“我怎么知道”; 能说“没关系”,就别说“那你还想怎样”.......
从现在开始,换一种说话方式,温柔地表达爱。
好好说话,映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人品、能力、见识。好好说话,藏着一个人一生的福气和运气。
从明天起,以微笑待人,好好跟每一个人说话,如此,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