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石总算晋上了职称
石锁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分到单位的大学生。那时候有文化的人稀罕,大学生更是这个省直管单位求之不得的宝贝。刚分来的时候,他非常受重视,很快被指定为搞研发的技术骨干。
得到领导器重,石锁很受鼓舞,但由于性格内向,老实巴交的他平时不善言谈,不会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知道整天埋头琢磨他的技术革新。
石锁不懈努力,不断出新,没用上几年,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单位的效益增长了好几倍。大家得到了实惠,领导不止一次当着全体职工的面口头表扬他。
按理来说,那时候已经开始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但他发现他得到的并不比别人多。他的工资高一点,是因为大学生的工资档次本身就高那么多,额外的奖金他跟同事拿的一样多。
不仅如此,每到年终评优,领导总是有各种理由把本该属于他的劳模给了别人。比如说张某某的叔叔是兄弟单位的老总,咱们生产的产品关键元件要他们提供。李某某的姨夫在上级主管部门管计划,咱们生产指标拿不到手,大家一年都白忙活。赵某某的小舅子是省里带帽下来的,咱不知道人家的后台有多硬,万万不可怠慢……看领导说的在理,石锁觉得如果牺牲自己一个人的小利益能换来集体利益的改观,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劳模是跟提拔晋职挂钩的。倘若是同样条件的两人晋职称,那一定会优先考虑劳模,同样,提拔的时候,劳模也是加分项。
没用多少年,小张、小李、小赵之流升官的升官,晋职的晋职,石锁反而原地踏步,慢慢从技术骨干被边缘化,被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起初年终聚餐,石锁还可能因为掌握专门技术可以跟领导坐得很近,那些后来者提职以后,石锁的位置逐渐退到了上菜口。
吃饭的时候,别人在那里觥筹交错,石锁插不上嘴,只好闷头吃饭。经常是刚要夹菜,小张说,老石,你去催一下看看××菜怎么还没上来。小李说,老石,你告诉服务员加点汤。小赵说,老石,快拿瓶起子把那几瓶酒起开。
石锁最不舒服的是每次到题酒的时候。领导题酒,大家洗耳恭听,其他人题酒,大家随声附和,石锁也想题酒,好容易想好了该说什么,却总是被插嘴打断。他本来就讷言,被人打断后更不知该怎么继续下去,往往局面就很尴尬。领导似乎并不在意,打着哈哈就把老石题的酒喝了,石锁觉得自己想说的话还没说出来。
一晃过去了十几年,每当又有人比他提早升职晋职,他的心里都会有些许的失落。但他很快自我调节过来,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待遇。“这样的生活也没什么,谁让自己嘴笨不会来事呢!”他在心里时常安慰自己说。“也好,又不是活不下去,至少咱活得心安,他们靠不正当手段上去的一定心虚,晚上睡觉肯定睡不踏实!”这样想来,心理也就平衡一些。
忽而有一天,领导的秘书小王过来喊他,告诉他回去换身正装,跟领导出去参加活动。
“我一不善于言辞,二不擅长喝酒,能跟领导参加什么正式场合的活动,莫非来了和生产技术有关的大人物?”带着疑惑,石锁按领导要求换了身衣服,在领导秘书的引领下到了一个酒店。
没多久,领导陪着一个人谈笑风生着走了进来。
石锁定睛一看,来人居然是自己在石家村的发小石柱。石柱比自己大一岁,按辈分论还得叫自己叔。当年他考的是一个财经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到了省财政厅,近些年负责对市局和省直单位的财政拨款。
两人联系并不多,只是过年回老家的时候跟能同学聚上一次。
这次石柱突然过来,是来市局检查工作。本来他知道石锁在这个单位,想抽空私下来看看他,却不知道领导从哪个渠道得到了消息,先他一步提前安排了饭局。
“原来你深藏不露啊!”领导意味深长地对石锁说。
石锁并没有领会领导的意思,他一个小白丁,要什么没什么,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可藏。他只为发小的到来感到高兴,两人勾肩搭背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领导一边劝酒,一边把石锁的优点细细地对石柱夸赞一番,这让石锁很感动,也很开心。
“领导心里还是有我的,只是想要进步的人太多,领导也是出于无奈吧!”石锁得到领导的肯定,多年的憋屈一下子就释怀了。
他没想到好事还在后面呢。
不久以后的职称评审,石锁赫然榜上有名。
“你早就该晋上了,只是各种客观原因阴差阳错,没办法!”领导不无愧疚地对石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