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部博大精深的史书
滕王阁的瓷器橱窗里寥寥几句导语,进一步激发了对景德镇的向往。导语说: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与江西景德镇原名“昌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是瓷器之乡;瓷器,则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自唐朝以来,中国瓷器便随丝绸之路输往域内外,赢得了无尽的声誉。历经磅礴中华文化的洗礼,脱胎于原始陶器的瓷器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不断绽放光华。
颠簸4个多小时,到景区时已是烈日当头。这是号称中国第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现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那条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上,有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坚守在岗位上展示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展出的传统名瓷精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等词汇不足以描述,“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名不虚传,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等四大传统名瓷珍品让人眼界大开。漫步于景区,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遐想无边。
那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很令人感动,她本身是一个聋哑人,与老伴一起谱写古老技艺的传承故事。或许,她只记得师傅当年的言传身教,用一生岁月执着地坚持和追求精品,也为手艺传承后继乏人而烦恼过,却不一定知晓古窑外面的世界正在强烈呼唤工匠精神。事实上,这个以拥有五千年文明而自豪的国度并非不崇尚工匠精神,否则不可能把卫星和神舟飞船送上太空,国人梦寐以求的航母也不可能游弋大海,但心浮气躁的现实社会的确与工匠精神格格不入。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精业,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也是引领中国从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景德镇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古老制瓷生产线,就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一个范本,而不仅仅具有旅游的观赏性。
景区的4座古窑,除了清代的镇窑是货真价实的古董之外,明代的葫芦窑、元代的馒头窑和宋代的龙窑,均为建设景区时新打造出来的。当然,这几座古窑并非如同一些人造景区的样子货,都会定期点火烧制瓷器。看完趴伏在山坡上的龙窑,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小河边见过的那座陶瓷窑。只是,烧出来的坛坛罐罐不过是陶器,整个过程与烧制砖瓦差不多,至于是不是用匣钵装起来烧的就不知道了,但烧的是煤而非景德镇这般烧的是马尾松,而且这里的瓷器完全是在匣钵里被烧烤透彻的。参观过新疆喀什高台民居的制陶人家,那条巷子叫做阔孜其亚贝希,即高崖上的土陶,作坊在自己家里,窑在屋子的下方,烧制着维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土陶器皿。
尽管展厅里的瓷器精彩纷呈,但简陋古朴的生产设施实在缺乏高大上的观感,有点儿担心外国朋友看得不够明白和尽兴,便在参观完后用手势比划着进行交流。告诉他们说,中国瓷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把一团泥巴揉来揉去,拉成坯子绘上美丽的图案,然后烧制出美轮美奂的器物来,而景德镇把瓷器的工艺和文化发展到了极致,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这个过程可不是所有的泥巴和随便哪个人能够单独实现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总结记载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从其反应来看,还真是多虑了,他们竖着大拇指称赞中国的历史文化,感谢为他们提供了这一个亲眼见识中国人勤劳和智慧的机会。完全可以相信,景德镇之行将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告别景德镇时,端详远山近景,青花瓷路灯柱子确实俗里吧唧的,但除此之外真看不出什么特色了,地形地貌与建筑普通非凡。但是,这里的土壤和马尾松特别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景德镇人,却创造出了让世人惊叹的神奇,让世界通过瓷器知道了中国,并用其出产地之名来称呼这个古老伟大的东方国度。缓缓而去的昌江河水述说着瓷器的故事,始于汉代的景德镇瓷器,事实上也是融汇了南北方甚至西域传来的技术于一身,打破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至宋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朝皇帝宋真宗能把年号赐予其使用在中国也为数不多。现如今的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一座曾经影响了世界的文化遗产宝库,依然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忽然想起有人著书立说,认为英国的李约瑟关于中国四大发明的论述和介绍,确实让世界范围内更加认识了古代中国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但不能否认其一家之言存在偏颇之处。他们认为,陶瓷、驯化水稻和丝绸对人类的贡献居功至伟。无驯化水稻,则无中华民族,更不会有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人食用大米之壮观景象。先民为驯化水稻不得不发明和改良农耕工具,建立了一整套耕种方法和体系,使得中国以致整个亚洲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人文价值观无不打上了水稻生产的烙印。丝绸的制作从养蚕到缫丝、然后纺线织布上色,最后做成各式各样衣物的过程,需要一系列工具、机器、工艺和艺术,丝绸之路虽然是外国人给定义的,但却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以及庞大的丝绸产业所支撑起来的。
至于陶瓷,目前最早的陶器是在距离景德镇不远处的万年县一个叫做“仙人洞”的天然洞穴里发现的,距今约两万年。尽管还没有找到与后来的瓷器发展之间的联系,但说明了瓷器传统的源远流长。陶器在中国大地上大批出现,是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中期,说明那时候的中国已经进入稳定居家生活的农耕社会,对陶器的大量需求也促使这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而制陶业祖师爷众多则是一大奇观,比如黄帝时代的宁封子,春秋时期名人范蠡,还有虞舜、老子、雷公、柏林等窑神。在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综合性博物馆里,涉及古代文明的馆藏文物都离不开从当地挖掘出来的瓷器,给人们展示了一条清晰的陶瓷从原始到精美的进化路径。中国人在陶瓷之路上的努力与贡献,以及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一直延续到了清朝中晚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些远销国外的瓷器在传播中华文化上更是功不可没。
返回南昌的路上感慨万千,匆忙地转悠一圈,远不能读懂景德镇这部博大精深的史书。其实也算幸运,两次江西之行受益匪浅,这片土地值得一游再游。江西风景独好,这是江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不一定贪大求全,有那么几个景点不能不游,启迪意义非同寻常。比如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景德镇以及滕王阁,分别代表着理想信念、道路选择、工匠精神和文化力量,这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没有理想信念支撑,那些可以享受高官厚禄的人不会提着脑袋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则不会成燎原之势;没有工匠精神传承,千年瓷都不会持续辉煌;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是吃喝玩乐的滕王阁不会成为中华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