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城里生活的老人们
窗外鸟儿欢鸣,窗帘随风轻舞,阳光一寸寸爬上窗台。煎蛋、面包、咖啡,吃着始终如一的早餐,补充好能量和精神,心静如水地迈入滚滚红尘 。
邻家锅铲刮锅的哐哐声,在安静的早晨听得尤其清晰,门开开关关砰砰作响,小女孩厉声尖叫着……有小学生的家庭,每日面对的早课总是打仗似的忙乱。
出门时顺便扔两包淘汰的衣服,恰好遇见认识的一对拾荒夫妻正在翻找弃物,一见到我就迎上来。愉快地把重物卸往他们手上。
以前聊过天,丈夫曾骄傲地向我介绍他的媳妇“年轻时力气特别大,上山砍柴挑一百多斤不用歇脚 ”,不过也因活儿干太多,如今膝盖疼,颈椎也出了问题,所以才来城里捡捡拾拾。很遗憾没见过大姐最盛况的时候,不过他俩现在这样互帮互助过日子真挺好的。
台阶上坐着几位老人在聊天。其中一位带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她一直在奶奶身上爬来爬去。大家看样子都很轻松,方言里依稀听出说好久没出来坐坐了,终于等到了开学,只用放学去接,总算每天能有点空。
个个都说很忙,要买菜做饭。孩子都不下厨,偶尔高兴了会煎个牛排炸个薯条,每次将灶台弄得像打死了个叫花子似的,乱七八糟也不收拾。
听他们的言语,似乎都对做饭感到迷惑和烦恼。有人夸孩子好,虽然不做事,但随便吃什么都没意见。有人则叹气,说儿媳嘴很叼,爱生气,会摔东西,有点指桑骂槐的味道。儿子也跟着不高兴,家里经常气氛压抑。
然后他们开始热烈交流怎么从抖音上学做菜。
前几天看脱口秀大会,里面有个叫“鸟鸟”的选手,说起上海隔离期间自己做饭,她形容为是“下地狱”,引来了观众席雷鸣般的掌声。
曾跟年轻人聊过,说起不会做饭,挺骄傲自豪的感觉,这个不会,那个要老公来,仿佛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才是被爱的最高境界。但,自己管好自己的衣食住行不是最起码的生活能力么?
我一直不喜欢做饭,即使现在也不喜欢。我在娘家时从不做饭,结婚后才学的,最记得的是做油炸花生米,以为热油下锅,很长时间都是从黑烟滚滚中捞出来一盘糊豆豆。。炒青菜也糊过,炒完菜不知道洗锅,锅总是粘得一塌糊涂。
我外甥小时候就特别会炒菜,他教我“做菜没什么巧,火大,盐少,油多,炒出来的菜就好吃”,那年他12岁,而我21。我不会做饭,只因我上头有姐姐可耍赖。后来我结婚了,没姐姐可指望了,炒糊几回以后,也就什么都会做了。
做饭这件事,做大餐是门艺术,做家常菜没人学不会的,就看愿不愿意罢了。
浮想联翩时,小姑娘的爷爷来接她回家了,笑咪咪地把小孙女牵在手中,祖孙三人一起朝前走的背影,如果刚才没有听过他们的谈话,我会认为这是含饴弄孙最好的模样。
来城里帮带孩子的老人很不容易,要改变自己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去适应城市节奏,要学会用各种现代化的家用设备,还要学习做各种各样的美食。
听到他们说很期待孙辈上初中,到时候就回农村去,在自己家随便弄点什么吃就可以了,养几只鸡鸭,再种点菜,没事随便到处转转。
只不过,他们如今都是60多岁的人,再过10年,70多,到那时候,岁月还会留给他们多少时光呢?
望着他们渐渐走远的身影,想起我的一位湖南老乡,二十多年前她来城里帮带孙子时,风风火火手脚麻利。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健步如飞走路去买菜,她习惯将孩子用背带绑背上,每每遇见她,孩子几乎都在背上酣睡。
几年前还遇见过她背一袋土特产来武汉看儿孙,前些天偶遇,却是病后康复拄拐的模样,佝偻着腰,无神浑浊的眼睛……人的衰老好像是突然到来的,又或许,老年的过程就是退回,一点点退回到来时的样子。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跟长辈在一起的日子,祝福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