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逛老街
我和小妹从南城门口步入南大街。麻石条路面平整了,街道两旁的廊沿用青砖和石条统一铺就,秋风起,一盏盏“宫灯”在风中轻轻摇摆……”老街变好看了。”“是啊,政府三街一巷工程初见成效了。” “风义兴商号楼,这房子修得好漂亮。”“这是南大街上唯一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儿还是古装影视剧拍摄取景点,好几部电视剧里都有风义兴商号楼的影子。”房子里面还在装修,我们站在门前拍了几张照片。街上静悄悄的,有位老太太坐在家门口,手上慢悠悠地摇着芭蕉扇。小妹说“这些老房子还有人住呀?”“大部分还有人住的,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小河边。“那边就是泗水桥芹菜田,我们去看看吧。”
“这就是芹菜田呀?面积好小。”小妹说。“田是太少了,所以菜价高。我们家就这一小liao。”一位正在低头移栽芹菜的大姐接过小妹话茬。“桐城特产泗水桥芹菜很有名气,应该扩大种植面积。”我说。“听说政府已经计划将芹菜田扩展到二十亩,真要实现就好了。”大姐答道。““扑啦啦””我们的说话声惊飞了一只觅食的白鹭。
芹菜田旁的小河边,一对老年人正在低头捡收割的芹菜。他们将一茱茱芹菜上的枯叶剔除,再用皮筋将捡干净的芹菜一小把一小把扎好。“老人家,您这芹菜卖吗?”我问,“不卖零的,有菜贩子专门上门收购。”芹菜产量少再加菜贩子统购,泗水桥芹菜价格能便宜吗?
时间还早,我们又从南大街返回,从光荣路穿过六尺巷,从环城西路走进西后街。
与市医院一墙之隔有一个“钱尚书院巷”,这个“院”不是指钱如京家的院子,而是指书院。康熙《桐城县志》载,桐溪书院又名正学书院,明嘉靖年间,安庆知府胡缵宗、桐城知县沈教在县治西北灵泉寺故址创建桐溪书院,是桐城历史上第一个官办书院,“中为近思堂后为聚奎祠,傍为书舍左曰卓尔右曰豁如前为仪门”,让人可以想像当年弦歌朗朗之盛况。后来因为钱如京墓地落在此地,故老百姓习惯性称之为“钱家书院”。
小学同学雯的家曾在这个巷子里,我常常去她家玩,记得她家后门外有口水井,还有一棵硕大的桂花树。在这儿我第一次见到打桂花,桂花树下,几个人拉开一个大床单,一个人拿着根长竹竿,对着桂花树枝一阵敲打,瞬间纷纷扬扬的桂花雨从树头上落到床单里,人都被桂花的香味呛晕了。水井依然在,桂花树却不见踪影。一个神经兮兮的中年妇女见到我们絮叨不停,吓得我和小妹赶紧逃离了小巷。
西后街继续向东走,过了桐中大门就走进了北大街。小城里几条老街数北大街最热闹,因为紧邻桐中,大部分房子都住着陪读母子(女),适逢开学季,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北大街已鲜有古街韵味,只有街口那爿小店会让人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街。那时候叫公园小店,小时候常在小店里打酱油、买盐。店里的萝卜干、咸蒜子是儿时最美味的零食。
穿过北大街走过东作门跨过紫来桥,我们又踏入了东大街。站在紫来桥头,“你看,龙眠河水枯了,河床都露出来了。”“是啊今年夏天干旱,这属正常现象。若遇到水涝,水会漫过紫来桥的。”“你也知道水漫过紫来桥啊?那是1969年发大水时的状况。可吓人了。”一位陌生的大叔在一旁答话。“我也是听老人说的。”
已经快到五点了,“我们快点走吧,五点半要吃晚饭,迟了会影响阿姨回家。”小妹说。我们无暇观景就匆匆忙忙走过了东大街……
我喜欢逛老街,喜欢看哪一幢幢雕梁画栋的小阁楼;喜欢观人们在老井旁盥洗的画面;喜欢走那一眼看不到头的麻石条路面;喜欢走在街上那种心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