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日记随笔“你见到毛主席了吗?”

“你见到毛主席了吗?”

时间2022-08-29 22:05:57发布访客分类日记随笔浏览287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北京出差,在天安门城楼前留了影。

他回来的时候,有好朋友过来看他,自然也看到了那张照片。于是,父亲去了天安门广场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

一天,村里的张大爷过来玩,也提出想看看父亲在首都拍的照片。父亲拿给他看,就见他用颤抖的手拿起那张照片,仔细地端详着,看样子非常激动。

过了好一会儿,他问父亲,“你看到毛主席了吗?"

父亲乐了:“我也就是到了天安门广场,哪那么巧就会碰到毛主席?"

就见张大爷有些沮丧的样子,为父亲感到惋惜。好容易去一趟北京,还不去看看毛主席,不是白去了!

我说的不是笑话,那时候交通闭塞,村子里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完全会凭想象去揣测广播里说到的事情和景象。估计在百姓心目中凭想当然认为,你都去了北京,到了毛主席检阅队伍的地方,就该去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故而我父亲说他没见到,张大爷会觉得有些失望。

记得我有个同学,说她的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在她们村里不啻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成了家乡很多村民的骄傲。

随之而来的,他的哥哥就成了村里的“能人”。村子里谁有什么需要到省城办的事,基本上大家都会首先想到他:“×××家的大小子在那儿,找他去!"

诸如去省城看病,要他领着去医院挂号、缴费、取药、问诊......买什么东西,要他陪着去找大的百货商店等等。这些还只是偶然请一天假就能做的事,更有甚者,有的乡亲一家人去省城旅游,居然也是拖家带口地住在这个“大侄子”家。

同学的哥哥脾气好,碍于乡亲情面,总是尽力满足。嫂子本身就是城里人,从没见过这阵仗,虽然给足了哥哥面子,但心里也是不高兴,没少嘟囔哥哥。说下辈子一定找个门当户对的,可是受不了这个。

至于小来小去的东西,她哥哥更是利用回家省亲的时机没少帮乡亲们捎带。

不经历不知道,类似的情况会让当事双方都很尴尬。招待好了,皆大欢喜,招待不好,搭了精力和金钱还不落好,闹得最严重的都有可能反目成仇。

有个同事就跟我吐槽曾因为无力为发小帮忙,自己的一些困扰和苦恼。

跟我说的时候,她还带着情绪,语速很快:以我的性格,如果有人求到头上,只要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但有很多不是努力就可以办成的事,这时要办事的人理解还好,如果不理解,就会白白断送了友情,友谊的小船忽忽悠悠说翻就翻了。

她提到发小求过她办力所不及的大事。

早期有那么几年,高校本科招生有一些政策比较灵活。假如分数达不到本科录取线,可以通过计划外招生增加一些名额,只需要考生多交一些学费,学校能够有些创收,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取得相应的学历,可以说是学校和考生各取所需,一举两得。

为提高生源质量,近些年高招取消了那种低分录取的三表生,高考分数达不到录取线,花多少钱都不可能录取。

她的发小不了解情况,又爱孩子心切,以为她在高校,就应该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跟她说孩子分数是差了很多,但为了孩子的前程,只要能办成,哪怕多花点钱也无妨。

殊不知这种事跟钱无关,并不是有钱能使磨推鬼。学校又不是给她家开的,别说一个普通小老师,就是手里有一定权柄的领导,也无法违反规定满足这样的要求。

结果同事拒绝不成,解释不得,怎么做都不对。她的发小到底还是误会了她,觉得她在城里站住脚了,翅膀硬了,就瞧不起乡亲了,再也不跟她联系。

本来跟发小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造成这样的局面,让她很是无语,平添很多烦恼。

平心而论,我们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并没有谁有通天的本领,不具备别人心目中赋予的能量。

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怎么样,就一定能怎么样的。

还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一些理解才好吧。

开学快乐! 飒飒秋雨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