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爱自己
稍一疏懒,睡前没准备食材,早起发现家里几乎没啥可吃,仅剩一枚鸡蛋,打散嫩炒,冰箱里寻出几片五花肉切成碎肉丁,抓一把虾皮,园子里剪几墩韭菜,凑合着包了饺子。饺子很鲜美,但是没有精心准备的过程,总感觉欠缺点儿心思。于是中午做个砂锅肉,给心理找个平衡。
做饭,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件苦差事,于我,这个过程却是一种乐趣。从挑选食材的绿色无污染,色彩搭配的赏心悦目,杯盘餐具的精心选用,烹饪的火候把握,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热情,每一道工序都充满欣赏的爱意,做出来的一道道饭菜感觉倍儿爽,心也怡然。
一直执拗的认为,对待一日三餐的态度能映射出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每一餐饭菜都投入全部的热情,精心精致精美的呈现,怀着对食物感恩的爱意,是充满勃勃生机活力四射的人生。
有人曾经问我,天天那么耐心的做早餐摆盘拍照不嫌麻烦嘛?
给自己给家人准备饭菜,习惯了,挺享受,一点也不麻烦。我这人臭毛病,从来不吃剩饭菜,餐桌上所有的东西全部吃光光,胖瘦无所谓,健康快乐就好。告诉你个秘密,心情舒爽,吃的多一点根本不会胖,再说,如此繁忙劳碌的现代人,美食才是最治愈。
常听人说什么岁月静好,其实经营好自己,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才有资格享受静好的生活,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喧嚣的日子,锅碗瓢盆凡俗烟火的小确幸往往比所谓的千秋功业诗词歌赋壮美人生来的更踏实可靠。
昨儿,朋友正八经儿的说,你食商真高。我说,什么食商高呀,我就是一吃货。他说食商是在吃货的基础上更高境界的升华,智商情商高低决定一个人的学业和事业是否顺利,而食商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幸福快乐,它应该高于智商和情商。
自古以来奉行“民以食为天”,吃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要务。通俗一点说:吃,是一个人能活下来保底儿的事儿。每一口新鲜的食物都是能量的积蓄,一碟油炸花生米,一碗热乎乎的小米粥,这些最简单的食物有时也能让人在最无奈最悲催的时刻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
毕竟,能从一粥一饭里吃出快乐的人,食商一定不低。吃,最浅显的意义就是让人活着,而吃到深处,食物就不仅仅是温饱了,它会变成世俗生活的一种追求、享受与热爱。食商高,日子会越过越好,食商低不仅浪费了粮食,了无情趣,生活也将失去活色生香的滋味。
著名美食家蔡澜说过:“爱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数是个性开朗的,他们不会给你增加什么麻烦,不管在金钱上还是在感情上,的确值得交往。”吃货的我深以为然。
会吃又会做,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人,往往都热爱生活的纯粹。愿意为好食材付出,不辜负每一味珍馐,又乐于分享的人,总能用食物与他人架起沟通的桥梁。
吃也是一门手艺,会吃的人品味一定不低,高手能够修炼成艺术。
吃货分两种,入门级别是会吃,高级级别是会煮。会吃的人有品味,会煮的人有条理。会吃的人谈论美食讲究画面感,享受美食讲究仪式感,吃饭环境讲究舒适感。会煮的人讲究两件事,一是火候,一是次序。火候靠经验,次序考验一个人的办事条理。煮饭是个细活儿,急不得,必须一步步来。
要想把饭菜做的好吃,得先学会选择好的食材。最放心最好的食材就是自己亲手播种施肥浇水,一天天看着菜苗长起来,然后收获,摘两根黄瓜薅把茼蒿,摘几个西红柿剪几个茄子,冲洗净简单烹煮,秋天收割了稻谷碾米煮饭。如果不能如愿,那就要练成火眼金睛,费神费心购买好食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个成语妙到了极点——秀色可餐。长得好不好看,见仁见智,但要说颜值的最高境界,古人说了,是“可餐”,也就是看起来好吃。饮食也一样,第一层是谷类薯类及杂豆,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第三层是畜禽肉类、鱼虾类和蛋类,第四层是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第五层是烹调油和盐。饮食合理与平衡是基础,烹调方法是关键,色彩搭配是点睛。
有些人为了保持身材节食减肥,试想一个人连美食都不敢吃了,还谈何生活的乐趣。岂不知,真正的吃货,是懂得自律的,只要食物健康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蔬菜水果肉蛋奶齐备,心态平和运动适度,是不会轻易胖起来的。
秋高气爽爱自己,我喜欢哼着小曲儿看蔬菜水果集体排队,听锅碗瓢勺曲调优美,闻马勺里煮菜时冒出的咕嘟咕嘟俗得不能再俗的烟火气味,赏餐桌上一幅幅馋涎欲滴的食欲荟萃。